在明代初期海禁政策严厉,“太祖定制,片板不许下海”。这样的海禁政策一直到隆庆皇帝即位后,才正式解除。而解除明代海禁政策的代表事件,就是“隆庆开关”。关于隆庆开关,明代文人张燮在《东西洋考》中记载:“隆庆元年,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,准贩东西二洋。盖东洋若吕宋、苏禄诸国,西洋若交趾、占城、暹罗诸国,皆我羁縻外臣,无侵叛,而特严禁贩倭奴者,比于通番接济之例。”结合相关史料,可以知道,隆庆元年(1567年),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书明穆宗,请开海禁,在考虑后,明穆宗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,私人的海外贸易也自此获得了合法的地位,沿海贸易迅速兴起。这样一项打破海禁政策的举措,对明代、也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首先,隆庆开关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打破了严厉的海禁政策,促进了海外贸易,特别是私人贸易的发展。张燮在《东西洋考》对当时月港的商船有这样的记载:“大者,广可三丈五、六尺,长十余丈;小者,广二丈,长约七、八丈。”可见当时进行贸易的货物之多。同时,由于海外贸易利润巨大,除了一般的私商,当时的官员也加入其中,从中牟利。掌管月港税收的税监高寀就是典型的代表。
此外,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,带来的一个影响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。中国经济史学家梁方仲先生估计,自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(1573-1644),从海外输入中国的白银达一亿银元以上。白银的大量流入,也促进了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。
第三,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。海外市场对中国陶瓷、绸缎的需求,促进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,除了手工作坊自身生产能力的提高,伴随着海外贸易,很多手工技术的交流和学习也得以实现。《天工开物》记载:“凡倭缎制起东夷,漳、泉海滨,效法为之。……其织法亦自夷国传来。”手工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。
第四,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。海外贸易,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就是船。在隆庆开关之前,明嘉靖时期,政府严禁民间造双桅船,而隆庆开关后,船只的制造限制被打破了。这也是自郑和下西洋后,明代造船业的复兴。
由于隆庆开关是中国主动开关,开展海外贸易,顺应了世界大势,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,因此国内的历史研究者,如晁中辰先生与许苏民先生认为隆庆开关应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。具体的原因阐述,我们也可以从晁中辰先生的论文中学习了解到。总而言之,隆庆开关,不论是对于明代,还是对于中国历史进程,都是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