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自成简介:李自成当了多久皇帝 李自成怎么死的

 

李自成(1606年—1645年),原名鸿基,明末农民起义领袖,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。童年时给地主牧羊,曾为银川驿卒。1629年起义,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,勇猛有识略。荥阳大会时,提出分兵定向、四路攻战的方案,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。高迎祥牺牲后,他继称闯王。

  其时中原灾荒严重,阶级矛盾极度尖锐,李岩提出“均田免赋”等口号,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,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,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。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,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,旋乘胜进占西安。次年正月,建立大顺政权,年号永昌。不久攻克北京,推翻明王朝。四月,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,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。李自成战败,退出北京,率军在河南、陕西抗击。1645年5月17日,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。

  李自成为何只当了42天皇帝

  李自成本可建立一个新的王朝,可是他却错过了上天赐予他的机会,如果没有满清,或许李自成将会成为第二个朱元璋,将会成为历史上第三个草根皇帝,成就一代历史传奇,但是李自成造反十几年,却只在北京呆了42天,42天之后李自成被清军和吴三桂打的惨败,在山海关吃了亏之后,只好仓皇逃回北京,火烧武英殿,随后逃出北京,在九宫山被村民杀死,从此大顺政权彻底一蹶不振,李自成的军队四处逃散,一部分投降了清军,一部分投靠了南明政权。

  那么李自成在这42天里究竟干了什么呢?为啥原本唾手可得的江山在一夜之间被清军抢走了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:

  筹备登基大典

  实际上李自成一进北京之后,就一直在筹备他的登基大典,对于李自成来说,虽然他推翻了明王朝,但是却依然改不了小农思想,刚刚进了城就忘了自己吃的苦,在天下还未平定之际,竟然就开始准备自己的登基大典了,当年朱元璋的谋士就对朱元璋说过,要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,但是李自成却不管这一套,既然进了北京,不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岂不可惜,于是他早早的搬进了皇宫之中,派人四处搜捕崇祯皇子的同时,夜宿龙床,还抢掠了很多妃子和宫女,不久之后,李自成就完全变了,不仅对臣下摆起了架子,而且还动辄疑心疑鬼。

  对明朝官员严刑拷打,到处逼赃

  崇祯曾经向满朝文武大臣求助,希望他们能够帮帮自己渡过难关,捐出点银子作为军队的军饷,但是满朝文武却沉默不语,崇祯一死,这些官员们纷纷投降了李自成,原本想在新朝谋个一官半职,但是没想到他们得到的却是李自成的虐待和严刑拷打,后来李自成在这些官员手中一共逼出了七千多万两银子,如果崇祯皇帝在天有灵,恐怕要被气死了,当时史料曾经如此描述当时的情景:大将军刘宗敏的府中每天都有死人抬出来,后来士兵嫌一个个抬太麻烦,于是就用筐子往外抬,被抬出的死者大多都是明朝官员,还有一些地主乡绅,全部都被折磨的血肉淋漓。严刑拷打明朝官员和地主乡绅是李自成办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,他根本不明白自己要得到天下,就必须要有地主和乡绅的支持,但他却为了七千万两白银得罪了天下的富人和读书人,所以最终被清朝所灭也是理所当然的。

  纵容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人陈圆圆

  如果不是因为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,吴三桂可能就会投降李自成了,进入北京之后,李自成并不是完全丧失了危机意识,他也感觉到了北方清军对自己统治的威胁,也意识到了吴三桂的重要性,于是他派了一位将军前去接收山海关,并带去了大批的军饷,还要封吴三桂为侯,吴三桂自知明朝已经灭亡,再去拼了老命复国也没啥意思,何况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,与双方的关系处理的好,清军和大顺军都要巴结自己,如果处理不好,自己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。何况自己的父亲还有家眷全在北京,如果不投降,他们很有可能被李自成杀掉。

  于是考虑再三,吴三桂还是决定率领关宁铁骑投降,正当他将城池交给大顺军,自己率军往回赶时,忽然听说李自成纵容刘宗敏霸占了自己的爱人陈圆圆,此时的吴三桂好似惊天霹雳,一怒之下又掉头夺回了山海关,转而投降清朝,而李自成也丧失了平定天下的最后一次机会,几十万大军被吴三桂和清军打的落花流水,最终只能惶惶如丧家之犬。可笑的是,逃回北京的李自成竟然还举行了登基大典,随后匆匆烧了武英殿,不久之后死于九宫山。

李自成的最后结局:被农民用铲砍死

  一般读者虽然知道明朝崇祯帝死后的南明小朝廷和史可法、瞿式耜、李定国、张煌言等民族英雄的名字,却未必熟悉这一时期的历史细节。本书作者以严谨的考证、独到的眼光、激情的文笔,重新解读了这段历史。书中涉及对李自成、张献忠等人的评价,颇堪玩味。本报特摘选其中一章,以飨读者。

  毛泽东:我们绝不当李自成

 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《甲申三百年祭》是他在1944年为纪念明代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30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,记述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胜利走向失败的过程和原因。这篇文章首先在1944年3月19日重庆《新华日报》上刊出,这一天正是300年前李自成攻下北京的日子。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,对郭沫若的文章大加赞赏,并批示有关部门立即刊印,把它列入整风重要文件,让全党高级干部认真学习。

  毛泽东为什么倡读《甲申三百年祭》和重视对李自成的研究呢?这是因为,他从李自成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出深刻的历史教训———李自成所以成功,是他依靠农民群众,顺乎人心的结果;李自成之所以失败,是因为骄傲,因为腐化,从而失去人心。在全国即将胜利的前夕,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及时敲起了防止骄傲、防止蜕变的警钟。

  在毛泽东倡读《甲申三百年祭》后第五年,即1949年3月23日,全国解放已成定局,当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,搬迁到北平的前夕,毛泽东临上车前,向周恩来、刘少奇、朱德、任弼时等领导同志说:“我们是进京赶考,我们绝不当李自成,李自成进京后就变了,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。”

  刘宗敏不买哥们“皇上”的账,毒刑“追赃”明臣

  李自成的农民军势如破竹,攻入北京后,他命人遍索皇宫,发现大内府库中只有黄金17万两,白银13万两,骇异之下,失望至极。本来,他“建国”之后,依理应该大赏将士,如今金银缺少,如何是好!

  在刘宗敏等人撺掇下,李自成下令“追赃”。最早向大顺军“献财”的,乃大太监曹化淳,他一出手就是5万两白银,让李自成高兴了一把。

  三月二十日,新朝“宰相”牛金星发布文告:“各官俱有次日朝见。朝见后,愿去者,听之。敢有抗违逆令者,斩!”

  转天,李自成等人坐于朝堂,牛金星手执花名册,一一点名。李自成坐一会儿就不耐烦,与刘宗敏起身离去。忽然间,农民军中有传令:“前朝犯官俱送刘宗敏将军处听候发落。”于是,这大批人被驱赶至刘宗敏处。

  结果,刘宗敏根本不审,也不问,只让人传令:“以官第献银,一品必须献银累万,以下必须累千。痛快献银者,立刻放人;匿银不献者,大刑伺候。”

  一时之间,棍杖狂飞,炮烙挑筋,挖眼割肠,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。同时,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,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。城内饿尸遍地。

  李自成也觉有些过分,对刘宗敏等人讲:“你们为何不帮助孤王做个好皇帝?”

  刘宗敏马上顶他一句:“皇帝之权归你,拷掠之威归我,你别废话!”

  李自成默然。甭看刘宗敏的官衔只是“制将军”,不是“太尉”、“大司马”什么的,其实他几乎与李自成平起平坐,根本不买这位哥们“皇帝”的账。

  初入京城纪律严明,但随后军纪日益败坏

  官员中首遭掠死的,竟然是率三大营兵士在京城外最早投降的明朝国戚、襄城伯李国桢。
 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